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什么是存储介质?
存储介质指的是最终存放数据和信息的载体,纸张、羊皮都可以承载信息,但我们这里所指的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,包括常见硬盘、磁带等。
从存储介质的类型来看,目前主流形态包括光、电、磁三类。
光:通过光在有机染料表面烧录前后不同的折射率来记录0或1,比如光盘;
电:通过电子在绝缘层内的充放电和电压来记录0或1,比如NAND Flash SSD;
磁:通过磁介质表面的磁极翻转来记录0或1,比如HDD磁盘和磁带。
如何比较存储介质?
存储介质的作用是存放企业有价值的数据,所以在比较存储介质时,我们要兼顾性能、可靠性、持久性、容量,以及非常关键的成本。
常见存储介质介绍:光盘
光盘通过激光烧录盘片上的有机染料,由于烧录前后的反射率不同,经由激光读取不同长度的信号时,通过反射率的变化形成0与1信号,借以读取信息。
光盘的类型包括CD、DVD、蓝光光盘(简称BD),蓝光光盘采用波长405纳米的蓝色激光光束来进行读写操作,是DVD之后的新一代光盘格式。
目前光盘的典型容量是单盘100GB/300GB,5年内可达到500GB/1TB,1个12盘位的光盘匣可支持3.6TB,单个机柜的典型容量是1-2PB。
光盘存储的优点是数据不易修改、安全性较高,存储时间较长,在合适的环境下可以存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,且可以离线存储,耗电较低。
光盘存储的缺点是读写性能较低,因为需要机械手和光驱的参与,读写时延在秒级,不适合在线业务,而且因为单盘容量低,单TB成本并不便宜,往往在数百元。
常见存储介质介绍:NAND Flash SSD
NAND Flash是一种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SD盘。它的基本存储单元被称为Cell,由一种类NMOS的双层浮空栅 (Floating Gate) MOS管组成,浮动栅内存放电子,通过对浮空栅内充放电改变其电子多少,来表示二进制数据。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根据每个Cell存储的数据量,SSD还分为SLC、MLC、TLC等类型,如下图所示,SLC代表每个Cell存储1比特数据,MLC每个Cell存储2比特,TLC每个Cell存储3比特。存储的数据越多,单盘容量越大、单TB的成本越低,但同时对数据读写的精度要求也越高,性能和寿命也越低。目前主流SSD盘采用的是TLC技术,未来还会出现QLC、PLC技术,其每个Cell可以存储4比特、5比特数据,SSD盘的单TB成本将进一步得到降低。
除了每个Cell存储的数据量越来越多,NAND Flash SSD也采用了堆叠技术来提高容量密度,从24层到32层、48层,层数越多,单位面积SSD盘可容纳的数据量就越多。目前主流SSD厂商的堆叠层数可以达到96层或128层,未来还会出现144层、192层的技术。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目前SSD盘的单盘容量支持480GB/960GB/1.92TB/3.84TB/7.68TB/15.36TB等,也支持1TB/2TB/4TB等容量,未来还会出现单盘30TB甚至更大容量。
SSD盘的优点是性能较高,时延在1毫秒以下(千分之一秒),尤其是小IO随机读写性能,远超出HDD磁盘,单盘IOPS可达到数万,单盘带宽可达到数GB/s,而且故障率也远低于HDD磁盘,抗震动、撞击、跌落能力比较强,能耗也比HDD磁盘低。
SSD盘的缺点是单TB成本较高,动辄上千元甚至数千元,且容易磨损,长期存储的持久性较弱,容易发生数据翻转,无法存储10年甚至更久。
常见存储介质介绍:SCM(存储级内存)
SCM全称是Storage Class Memory(存储级内存),是一种新的持久性固态存储。业内典型的实现方式是一种3D存储体结构。SCM采用了一种非易失性PCM相变存储器,通过结晶到非结晶状态的导电性差异来存储数据,电阻会随电流而变化,当处于高电阻状态时,电不能轻易通过,cell表示0,当处于低电阻时,cell表示1。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目前SCM的单盘容量支持375GB/750GB/1.5TB,低于SSD盘,但高于内存。
SCM的优点是相比内存,掉电不丢失数据,可用于长期存储介质,且容量更大、单TB成本更低,相比NAND SSD盘性能更高,单盘IOPS可达到数十万,时延在微妙级(百万分之一秒),且磨损寿命更长,是SSD盘的数十倍。
SCM的缺点是相比内存性能仍有数量级的差距,相比NAND SSD成本高出数倍,且业内支持的厂商较少,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。
常见存储介质介绍:HDD磁盘
HDD磁盘(Hard Disk Drive)又被称为机械硬盘,是目前最主流的存储介质。磁盘内部的盘片上涂抹有磁性材料,磁头悬浮在盘片上方,内部有导电线圈,通过磁头可以改变盘片磁性介质的磁极,用来表示0或1。盘片被中心的主轴和马达带动按一定方向旋转,磁头也被磁头臂带动在内圈和外圈来回径向移动,保证磁头可以读写盘片上任何一个位置的数据。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按照每分钟旋转圈数的不同,HDD磁盘又分为高速磁盘和低速磁盘。高速磁盘一般指的是每分钟旋转15000圈或10000圈的磁盘,称为15K盘或10K盘,低速磁盘一般指的是每分钟旋转7200圈的磁盘,称为7.2K盘。更早期还有4.8K或5.4K的HDD磁盘,但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。HDD磁盘的性能和磁盘的转速成正比,转速越快,性能越高。
HDD磁盘的单盘容量根据转速不同而不同,15K盘的容量支持300GB/450GB/600GB,10K盘的容量支持300GB/600GB/900GB/1.2TB/1.8TB/2.4TB,7.2K盘的容量支持2TB/4TB/6TB/8TB/10TB/12TB/14TB/16TB。目前来看高速HDD磁盘的容量不会继续往下演进了,而7.2K低速磁盘的容量还会继续增长,比如18TB/24TB甚至更大容量。
HDD磁盘的优点是比较全面,是个全能型选手,成本比SSD、光盘低,性能比磁盘、光盘高,数据可靠性较高,持久性也足够,可以保证10年以内的数据存储。
HDD磁盘的缺点是随着应用对存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,HDD磁盘的性能逐渐显得捉襟见肘,已经跟不上时代了。因为马达旋转和磁头寻道都需要时间,HDD磁盘的时延普遍在毫秒级(3-10ms),IOPS只能达到100-200,带宽也只有100-200MB/s。而且面对数十年的长期冷数据存储,HDD磁盘的单TB成本和数据持久性也不足。
常见存储介质介绍:磁带
与HDD磁盘类似,磁带也是通过表面磁性介质的磁极来表示0或1。不过与HDD磁盘的盘片不同,磁带是采用塑料薄膜+磁性介质的方式,单位空间的密度更高。但磁带盘片内部没有磁头,所以需要借助主机控制器的磁头实现数据读写,而且不能实现随机读写,有倒带和寻址的过程,所以性能比HDD磁盘低很多,读写时延在秒级。
企业级的磁带普遍采用LTO技术,目前主流的LTO-7和LTO-8单盘可支持6TB和12TB,如果考虑数据压缩,可以达到30TB和45TB,未来的LTO9、LTO10容量会更高。
磁带存储的优点是成本低,单TB成本仅几十元(不考虑主机费用,仅磁带本身),而且相比SSD盘和HDD磁盘,数据可以离线保存,不仅安全而且能耗低。此外磁带还可以实现长期存储,是经验证可以存储数据20-30年的存储介质。
磁带存储的缺点是时延高,不能支持在线读写,而且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难度较大。
总结:常见存储介质的比较
下面,我们将上面介绍的所有存储介质做一个总结:
从上表可以看出,目前最主流的存储介质还是HDD磁盘,但其地位正在被SSD逐渐取代,随着后者成本的降低,将替代HDD磁盘的主流地位。SCM作为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型存储介质,成本仍较高,只在少部分热点数据加速的场景下使用。磁带作为长期备份归档的首选存储,其大容量、低成本、安全、耗电低的优点仍然被很多用户所青睐。光盘在备份归档场景也有其优势,但因为成本原因应用范围不如磁带广泛。
展望:未来我们的数据将会存在哪里
未来,各种存储介质技术将会不断沿着更大容量、更高性能、更低成本的路线演进,比如SSD的层数会更高、TLC会变成QLC/PLC。除此之外,为了更好利用好数据,我们还希望可以构建统一的存储资源池,将所有存储介质统一管理,这样可以实现性能和成本的统一。热数据可以存放在SCM存储级内存或NVMe SSD,温数据存放在HDD磁盘,冷数据存放在磁带或光盘,数据可以在各个存储介质之间透明流动,应用无感知。
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自主研发的H3C UniStor X10000 G3分布式存储就提供这样完整的数据湖解决方案。NVMe全闪节点X10828提供极致性能,单节点IOPS可达15万,通用型节点采用混闪配置,NVMe SSD提供元数据分离部署或热点数据加速,HDD磁盘提供海量存储空间,高密节点则实现了极致的容量密度和极低的单TB成本,单节点提供超过1PB容量。
此外,X10000 G3还支持将数据分层到光盘库或公有云,数据在各种类型节点和存储介质上透明流动,帮助用户实现成本、性能的统一,满足数百PB海量数据长期存储需求。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